近年来,赤峰市按照东西部协作总体部署,持续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瞄准既定目标不断创新,推动京蒙协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聚焦组织领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断创新帮扶工作机制
坚持“统筹谋划”和“高位推动”协同推进。市委书记万超岐率党政代表团赴北京市先后同市支援合作办、国资委和对口帮扶的8个结对区对接京蒙协作工作,完成“组团式”对接,同步完成8个旗县高层互访任务,对接过程中就两地招商需求、产业转移、消费帮扶、就业帮扶、共建园区等方面与北京市各级单位进行深入交流,提升了京蒙协作层级、能级、量级。搭建“协作天桥”,即京蒙协作发展平台,构建“两端平台”数字驾驶舱,即PC端、手机端(公众号)实时动态展示两地协作需求信息、工作进度及工作成果,持续探索建立“北京企业+赤峰资源”“北京市场+赤峰产品”等合作模式,通过开展各领域广泛合作,不断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产业转移优先落地、产业链条深度耦合、科技支撑重点倾斜,两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既定目标。
聚焦区域协作,
不断创新产业合作领域
坚持“对口招商”和“园区共建”协同推进。充分利用京蒙协作契机深化对口招商,大力开展全产业链大招商行动,吸引更多北京企业到赤峰市考察投资,通过扩大“融”的领域、拓展“合”的平台,2022年新引进及新增投资企业42家,实际到位投资额27.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806人次。7月20日,赤峰在北京招商引资会议中,集中签约涉及农业、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总投资336.36亿元共29个项目,推动北京宏福集团成功落地赤峰,建成后将带动形成“现代农业+智能智慧”宏福智创综合体,预计每年增收12亿元,带动周边就业创业2000余人。立足两地产业特色和优势,通过资金支持、招商引资、规划共建、园区结对等方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22个,引导入驻企业26家,实际到位投资额11.6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012人。赤峰市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研发孵化在北京、转化落地在赤峰”反向飞地模式建设的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将有效解决赤峰人才、科技、研发相对不足和北京企业生存发展空间有限的双向问题,有力承接北京的技术、人力、项目、资源,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聚焦优势产业,
不断创新消费帮扶方式
坚持“品牌打造”和“助农增收”协同推进。围绕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立足丰富的农牧业资源禀赋,以“赤诚峰味”为核心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借助赤子峰会开展展销活动,以县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为载体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推动“敖汉小米”“赤峰牛肉”“赤峰绿豆”“赤峰番茄”等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瞄准北京消费市场大,对有机绿色优质农产品需求高,先后赴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国资委、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推动共建北京、赤峰物流园区,积极搭建两地农产品绿通平台和畜产品检疫检测平台,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不断实现更多绿色农畜产品直供直销北京北菜黑庄户市场、新发地大市场。同时通过制定农畜产品线上销售物流补贴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真正做到把产业增值留在农村,把就业机会留给农民,促进农民增收。2022年,向北京及其他地区销售农畜产品等特色产品金额51亿元(占自治区150亿的1/3),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聚焦成果巩固,
不断创新劳务协作模式
坚持“技能培训”和“劳务就业”协同推进。突出技能培训职业化,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劳务协作订单式培训,提升职业技能覆盖率、成功率,推动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2022年开展就业培训班94期4672人次。坚持劳务输出组织化,围绕北京企业用工和赤峰劳务就业“双向所需”,两地通过搭建平台、成立服务中心、发放稳岗补贴等方式,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打造劳务协作品牌,赤峰保安、保姆、保洁特色“三保”劳务品牌正在逐步形成,2022年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外出就业4000人。就近就业渠道多样化,通过引进企业投资兴业、建设产业基地、援建就业帮扶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17029人次。
聚焦乡村振兴,
不断创新示范引领典型
坚持“产业发展”和“示范建设”协同推进。结合绿色转型示范区、示范带,瞄准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投入协作资金用于重点项目、示范村镇,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提高资金使用的集中度、实效性和连续性,积极引导北京各类企业入驻镇村开展全产业链合作,让重点镇村做出规模、做出品牌,建成一批具有辐射效应的项目。围绕乡村“五大振兴”任务,本着“里子”“面子”兼顾的原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通过学习借鉴农村“三变”改革、复制北京示范村等示范成功经验做法和理念,借助全国印记乡村设计赛(赤峰定制赛),乡村振兴研究院团队、科技、智库优势,转化设计作品、课题研究和成果,让数字、文化、理念赋能乡村振兴,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引领示范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目前,已通过协作资金完成53个村编制规划,已打造京蒙协作示范样板村27个,不断提升农村牧区群众生活幸福度。
Copyright 2015-2022 创新头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