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最资讯丨安农大成功培育首批体细胞克隆地方猪

发布时间:2023-03-02 16:09:59 来源: 中安在线

仔猪顺利产下后,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相关资料图)

3月1日,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殷宗俊教授团队开展的定远猪体细胞克隆和胚胎移植实验获得成功。4头大白母猪产下56头全身被毛黑色的纯种淮猪(定远猪)仔猪,这是安徽省成功培育的首批体细胞克隆地方猪。

定远猪是中国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原产安徽省江淮之间的古老地方品种,具有繁殖力高、耐粗饲、肉质优良、适应性强等优点。目前,定远猪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也是今后培育自有知识产权良种猪的宝贵素材。

去年上半年,殷宗俊教授团队采集了安徽省淮猪(定远猪、皖北猪、霍寿黑猪)、圩猪、安庆六白猪、皖南花猪和皖南黑猪等7个地方猪品种/品系350头猪(覆盖全部血统)的组织、基因和精液样本,开展安徽省地方猪种的组织样、基因组和冻精等全方位的生物保存。

去年下半年,课题组联合相关公司开展了定远猪体细胞克隆研究。经过种猪采集组织样品、培养克隆胚胎、筛选代孕母猪等一系列步骤,在当年10月完成了5头代孕母猪的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之后,经过近4个月的精心培育,4头通过胚胎移植受孕的大白母猪,产下56头全身被毛黑色的纯种淮猪(定远猪)仔猪。

作为研究团队的成员之一,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郑先瑞透露,目前,这些仔猪的健康状况良好。本次研究的胚胎移植受孕率和产仔数,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对于常规的活体保存和冻精保存方式,体细胞克隆技术的高妙之处在于,只需采集优秀种猪的耳缘组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再利用核移植技术生产胚胎,就能让优秀个体重生。

郑先瑞认为,这种长效保存技术既规避了引进活猪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也极大地挽救了濒临灭绝的地方种质资源。尤其是在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下,该技术对保护地方猪种质资源和现实可持续生产,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猪,可食用吗?郑先瑞表示,“完全可以食用,就和普通猪一样。”

安徽成功培育首批体细胞克隆地方猪,实现了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活体恢复,优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高度,向破解相关“卡脖子”问题、实现安徽种业振兴迈出了关键一步。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方佳伟 谢蕾

Copyright   2015-2022 创新头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